2020年3月至6月,西山区教育系统严格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想办法、找路子,以“互联网+教研”工作模式,将传统的教师培训改为网上直播教研,为中小学教师提供普惠性的专业化教研指导服务,把特殊时期的教研工作做出了特色、做出了成绩。
一、“互联网+教材培训”:上直播获得好资源
为帮助一线教师解读、领悟教材,更好地将新的教学理念、思想和方法运用到开学后的课堂教学中去,3月,区教科中心教研员做足技术和内容上的大量准备,采取网络直播的方式,开展了“互联网+教材培训”。培训主要从课改新理念入手,以教材的基本结构、编排体系为主体框架,分析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有的放矢地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建议。培训涉及1-6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科学、道德与法治等科目共计16课次,参训教师达2091人次。
二、“互联网+专项研讨”:借平台沟通近万人
由于疫情的特殊性,教师外出学习无法实现,区教育科研信息培训中心采取了区内网络直播培训的形式,邀请专家为区内教师的专业化提升助力。4—6月,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开展小学英语教师专项口语培训6次,小学数学教师专项培训8次,小学语文教师专题系列教研7次,累计参加教学研讨达9386人次。“互联网+专题研讨”为全区广大教师交流学习教学新理念、新方法提供了良好平台,呈现出跨时间、跨区域、多层面、大范围等特点。
三、“互联网+复习指导”:小微课显现大活力
疫情期间,各学科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受到较大影响,让进入复习阶段的教师深感焦虑。为促进小学各学科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构建高效的复习课堂,区教科中心于6月11日-24日开展了三至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科学4个科目的教学质量提升复习指导活动,市级专家与区级教研团队开展复习指导24场次,参训教师达3498人次。让互联网把散落在全区各个点上的老师连接到一起,使用电脑、平板、手机、电子白板等设备登录视频会议系统平台,真正形成了基于“互联网+教研”的互助共同体,节约了时间、经济、精力等各方面的成本,强化了优质教研资源的示范效应。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