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日下午,“周霞名师工作室”全体学员在官渡区东站实验学校二楼会议室开展了本学年第五次活动。 为了提升学员教师的组织能力,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学员素质的全面提高,从本次活动开始,由工作室学员组织开展活动,本次活动由唐勇老师组织。 唐老师在周霞校长的指导下,从自己的专业出发,为全体学员带来了精心准备的讲座——“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一、二年级教材中心理学知识的应用——我是谁”。唐老师阐述了弗洛伊德的人格层面划分的理论,对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我”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材由原来过于拔高的超我到现在的自我,让学生形成自我意识,不断丰富精神,努力实现超我。听了唐勇老师的讲座,学员们也进行了深入讨论:1、自我在集体中怎样构建?教师应人性化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我,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教师应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去育人。2、校园欺凌的心理根源是什么?教师应该教会孩子如何认识社会,并习得正确表达自我的方式,认知自己,认知同伴,认知班级,认知社区,从而认知世界。 接着,工作室成员对参加官渡区“教坛新秀”课赛观摩、盘龙区东华小学联合教研活动观摩情况进行了反馈。学员一致认为从观摩中学到很多经验和方法,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周霞校长针对学员提出的困惑一一进行解答,她指出小学阶段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适合的学习方法;落实到《道德与法治》课,应以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小调查、辩论会、考察活动、参观、游戏、采访、小组竞赛等活动形式让课堂丰富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多听课、多学习、多反思有助于我们思想的转变、理念的更新和方法的探索,让学员受益匪浅。 此次由工作室学员组织的活动圆满结束,通过本次活动,学员们从心理学角度对《道德与法治》进行了思考,更加明确了一名基础教育教师的责任,也促进了每一位学员用心地参与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研究和创新中去。 信息来源:官渡区第五届教育人才培养基地之杨建昆初中物理名师工作室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